白云石砂名稱來源于其易沿其解理破碎成方形小塊,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認為方解石“其似硬石膏成塊,擊之塊塊方解,墻壁光明者,名方解石也”。
方解石的色彩因其中含有的雜質不同而變化,如含鐵錳時為淺黃、淺紅、褐黑等等,但一般多為白色或無色。無色透明的方解石也叫冰洲石,這樣的方解石有一個奇妙的特點,就是透過它可以看到物體呈雙重影像,因此,冰洲石是重要的光學材料。方解石是石灰巖和大理巖的主要礦物,在生產生活中有很多用途。我們知道石灰巖可以形成溶洞,洞中的鐘乳石、石筍漢白玉等其實就是方解石構成的。
常含Mn、Fe、Zn、Mg、Pb、Sr、Ba、Co、TR等類質同像替代物;當它們達一定的量時,可形成錳方解石、鐵方解石、鋅方解石、鎂方解石等變種。此外,晶體中還常見水鎂石、白云石、鐵的氫氧化物及氧化物、硫化物、石英等機械混入物。
方解石的晶體形狀多種多樣,石灰巖、大理巖和美麗的鐘乳石之主要礦物即為方解石。在泉水中可沉積出石灰華,在火成巖內亦常為次生礦物,在玄武巖流的杏仁孔穴中,沉積巖之裂縫內常有方解石充填而成細脈,或透過生物學作用,以貝殼或巖礁的方式產出。
方解石見于石灰石山.廣泛存在于第三紀及第四紀石灰巖,和變質巖礦床中。 方解石是地球造巖礦石,占地殼總量之40%以上,其種類不低于200種。代表產地有中國,墨西哥、英國、法國、美國,德國。世界諸國盡有皆礦。
方解石分為大方解和小方解,及冰州石,中國的方解石主要分布在廣西,江西,湖南一帶,廣西方解石在國內市場因白度高,酸不溶物少而出名。在華北東北一帶也會發現方解石,但常伴有白云石,白度一般在94以下,酸不溶物過高。